在现代工业领域的各个行业和不同环节中,随时可能产生或长期存在着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环境。由此而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爆炸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也在不断的提醒着我们防爆安全的重要性。
常见的防爆形式有:本安、隔爆、正压、增安、浇封、冲油、无火花等,在仪表行业以本安和隔爆两种形式最为常见。本文简介隔爆与本安防爆的由来,并简介防爆仪表的选择原则。
1、基本原理
间隙防爆(隔爆)
早在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贝林 (Beyling)在研究火焰穿过金属间隙现象时,发现 间隙宽度小到一定程度,可以使圆柱形的法兰容器内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不会引起容器周围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属间隙能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和冷却爆炸产物的温度 ,达到熄灭火焰和隔离爆炸产物穿出的效果,俗称 “隔爆技术 ”。
隔爆型电气设备就是按此原理设计 、制造而成的。隔爆间隙种类主要有平面接合面 、止口接合面 、圆筒接合面 、螺纹接合面 。另外,金属微孔 (粉末冶金 )、金属网罩 、充砂等结构型式 ,也源自间隙防爆原理 。
减小点燃能量防爆(本安防爆)
几乎在发明间隙防爆原理的同一时期 ,英国科学家提出:限制电路中的电气参数 ,降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或者采取某些可靠保护电路,阻止强电流和高电压窜入爆炸危险场所 ,保证爆炸危险场所中电路产生的开断路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小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 ,点燃不起爆炸性混合物。
本质安全型仪表就是按此原理进行设计 、制造的。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结构简单 、体积小 、重量轻 、制造和维护方便,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直接应用在最危险的0区场所 。因此,此类电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石油 、化工等大型工程上,并逐渐地替代笨重的隔爆型结构。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因为价格和技术实现难度等因素,隔爆型防爆技术使用频率目前依然比较高。
2、防爆仪表的合理选用
防爆仪表危险区域的划分
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正确选择防爆仪表的前提,按照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及有关规程,爆炸危险场所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其中 0级区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1 级区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2 级区域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不能出现, 仅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按危险区域选定相应的防爆仪表
必须根据火焰传爆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比等因素决定的爆炸性气体的分类来选 择相应级别的防爆仪表。
必须根据点燃温度所决定的爆炸性气体的组别来选择相应温度组别的防爆仪表, 如乙炔为 T2 温度组别,石汕为 T3 温度组别。